首页>检索页>当前

二零二三,那些难忘的办学印迹

五位校长的年终作答

发布时间:2023-12-2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林建锋

  王永彪

  郑玉香

  王建梅

  徐国民

  编者按

  2023年走到了尾声。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基础教育领域,“扩优提质”成为关键词。作为基础教育的答卷人,这一年,中小学校长们给出了怎样的回答?这一路的成长留下了哪些时代印记?校长周刊特别挑选了科学教育、新优质学校、青少年学生读书等5个今年的热点话题,邀请5位校长分享一年的感悟,共赴2024年的新征程。

  科学的味道是甜的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滨江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 林建锋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我们都会举行开学迎新活动,与往年不同,今年,全体师生围绕在操场中间临时搭建的舞台,举行科学课程节开幕式。

  这天,机器人表演为科学课程节拉开序幕,随后是泡沫秀、空气秀、力学秀等互动实验。比如,在力学秀环节,蒋艾鑫等20名学生共同演绎“拉不开的书本”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原理。

  除了开幕式,我们的科学课程节还包括遴选出切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拓展实验,在每个班级设摊开展科学嘉年华活动;在各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以丰富的课程活动为载体,设计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量表和评价形式……我们打破了科学节的固有经验,深入教材,深挖课程,将结构化的知识融入科学活动中,以序列化、课程化、结构化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

  以“课程”为切入点,从传统的科技节走向科学课程节,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比如,六年级的项目化学习是搭建一个1米高、可以站人的木质塔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绘制图纸、测算材料、购买材料,原以为照图施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等到搭建时,由于木条是有厚度和宽度的,不是图纸上简单的线条,它的连接方式受到诸多约束,需要考虑固定的位置、方向,并且很多时候因为制作不良,还要考虑如何加固。这一项目式学习也成为学生从模型走向真实世界的一次跨越。学生们第一次感受到设计图的重要性和真实制作的困难程度。但没有一个学生放弃,在完成最终搭建后,学生们内心的成就感溢于言表。“有一种汗水的滋味是甜的。”严静淅同学风趣的话深深触动了我。

  作为一名一线科学教师,我感受到,当下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合力不断加大,科学教育的春天到来了。

  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关键还是要落实到学校。我们的科学课程节是一次科学教育活动的有益探索。通过对日常教学的统筹安排,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情况下优化学教方式,落实科学实践,是对科学国家课程的项目化、活动化、校本化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课程节,实现了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为学而教、以评价引导学习、用项目助推教研的“学—教—评—研”四位一体的科学教育新模式。

  今年4月,我和我的工作室成员来到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最偏远的跑马镇小学,把科学课程节全景式地“移植”。这是我近四年来第四次来到凉山。每一次来到凉山,我都能感受到教育发展的新气象——校园变得更美更净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又提升了。但不变的是凉山师生面对新知时发光的眼神。我们在建在山顶的运动场上举行科学课程节开幕式,在校园的多个场域开展科学嘉年华,还执教项目化学习示范课、开展主题讲座。学生们在做过木牛流马、热气球、人体导电灯等科学实践后,对体验摩擦力、感受空气受热上升的原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兼任科学课的校长陈新华兴奋地告诉我:“这给我们大山里的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一颗科学的“种子”就此埋下。

  精心选择土壤,庄重地播下一颗种子,呵护它生长,其间经历的不易,未来还将经历的坎坷,我们已经敞开怀抱,准备好用教育者的智慧去迎接它,重建科学教育生态。一路求索,一路耕耘,汗水浸润种子,种子定会长成一片葱茏!于是,我也想说:“科学的味道和汗水的味道一样,都是甜的。”

  我们期待2024年的到来,让我们共同迎接科学教育的春天。

  【政策背景】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无限风光在书卷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王永彪

  无限风光在书卷,将毛泽东同志的诗句略作修改录在此处,以表痴迷读书者的由衷赞叹。

  我所在的县城,依然还有很多孩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但他们的眼里有未来,也有四方,这是读书带给我们的。

  我就是一个例子。大概是小学三年级,家里有了可供兄妹三人接力捧读的《儿童文学》,那是母亲用卖鸡蛋的钱换来的。

  那套书成了我生命中的挚爱。内里一个情节,我至今还记得。十岁许的男孩在庄稼地里发现一株结了瓜的瓜秧。在那个食物极其紧缺的年代,他发现的瓜秧不逊于新大陆。他时常去窥望,我也时常勾想,恨不能和他一道走到田地里,即使摸不到,远远地看着也是好的。

  如今想一想,那位儿童文学家以文字为我们建构了食物匮乏年代的桃花源,虽然仅是一株瓜秧,但足以令我们浮想联翩。

  由文字构建的美好,那是初见,也是终身记忆。

  师范毕业返乡工作后,想要走出去,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如何看得到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靠近了书籍。我们徜徉于《诗经》《论语》等中华经典中,漫步于《昆虫记》《巴黎圣母院》里,也走近《时间简史》等仰望璀璨的星空。学生韩京艳考入北京大学后,在写给我的信中称自己站在优秀学子之间,和丑小鸭一样,并无特殊资本,唯一欣慰的是经广博阅读建立了人生久远的自信。

  为了深入开展阅读,我们将阅读纳入课程管理,每周开设一节“悦读”课、引进语文主题丛书配合教材开展大悦读、鼓励实施全科悦读;每周三后两节课以年部为单位轮流到校外的县图书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校内的图书馆和开放阅读空间读书;还通过评选最美藏书家庭带动家庭悦读。

  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的印发,为推进青少年阅读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我们认真解读并积极行动,创造了“三读四感”法并引入日常悦读,要求全体学生以日记形式讲好自己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将读与写整合起来;依据新课程标准调整以往的观察量表,鼓励学生运用所读指导学习与生活实践,落实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我们还承办了长白县教育局组织的书香校园建设现场会,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多维度分享了由悦读带来的自身成长与扩优提质情况,起到了积极的传播作用。

  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我们挖掘区域资源,带领学生走进档案馆、红色教育基地、民俗村等,以主题实践研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聆听与触摸中感知先贤的奋斗,自觉肩负责任与使命。我们也建议孩子如果有机会走出县城,一定要走进当地的博物馆、文物馆、图书馆,在那里看到更美的世界,也看到更美的自己。不少外出的孩子归来,分享了他们的大阅读之旅。

  读经典、读人文、读自我,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把我们带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在乡野之地,我和学生们依托着先贤的文字清晰地听到了遥远而热烈的呼唤:加油啊,一切有梦的人们!因为与贤者同行,孩子们生出了飞向远方的羽翼。

  带动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是教育者肩负的神圣使命,我们必将有效谋划、有效推进、有效转化,带领学生读历代典籍、看四季更迭、听人间风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勇毅而歌。

  【政策背景】2023年3月,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开展,促进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

  立足当下也要瞄准“明天”

  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郑玉香

  前段时间,一名高三学生家长给我转来她孩子在QQ发的一条动态:“在这深感疲惫的几天里,我又想起了高一班主任曾讲过的‘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我相信自己这条小咸鱼一定能够翻身。”高一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三时还在引导着学生自我教育,让我感触很深。

  善聚心光,努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造一副坚韧的铠甲,帮助他们扛得起责任,经得起风浪,走得过坎坷,微笑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是所有教育者的追求。

  回眸学校今年的心育探索,有几点体会与各位教育同仁交流。

  第一,只有理念科学、稳固,才能建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座“大厦”。我们全面分析学生特点,明确了“洋溢容颜上的自信明朗、融入血液里的骨气坚强、打造灵魂中的信念梦想、丰盈大脑内的知识海洋和家人永远牵挂的身心健康”的精神目标理念,以此牵引学校育人管理全过程,为学生终身贯通式发展赋能。这一基本理念从缝补心理伤口的问题视角,切换到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视角,培养学生自我认同、自动续航、共情他人等心理品质,瞄准明天。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室,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以系统化的课程点亮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构建了心育特色课程群,有普适性、发展性、补救性课程,还有跨学科融合式、全环境沉浸式、家庭教育素养课程等。这些课程都建构了系统的理论架构、实践体系、课程设计、反馈机制等,比如,实践体系突破了传统的课堂式推进、书本式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电子班牌、餐厅、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建设,沉浸式地营造全场域心理文化。

  第三,心理教育不是心理教师的孤军奋战,而应各方握指成拳。我们建立了校长领航、专家示范、专职精深、全科覆盖、朋辈互助的五级心育团队。按照惯例,今年,我面向学生、家长讲授了生涯规划课、家庭素养提升课;我们聘请了心理学专家为心育导师,面向师生、家长开展系列化心育课程;专职心理教师专人专项负责年级心育工作,随时开展专业化疏导;全体教师参加学科渗透心育能力主题提升专项培训,在谈心、家访中落实“全员导师制”;培训班级“心灵使者”,发挥好同学之间天然的互助优势。

  第四,建立健全精细的学生心育机制,是规范有序、精准发力的基本保障。今年,我们不断完善“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四级网络预警制度,探索“预约—咨询—追踪—回访”的闭环干预流程制度,对全体学生开展四次心理测评和心理危机个案排查,建立心理关怀学生一生一档表,联合班主任、家长、年级主任,对个别学生开展形式多样、或明或暗的四方会谈,持续追踪。这样的机制效果很明显,开头提到的那个学生,就是制度精细化的体现。

  第五,简单化的说教不符合心理发展的转变规律,沉浸式心理活动才是良方。当然,如果活动“零打碎敲”也不行,必须经过科学设计,常态化开展。经过多年的探索,今年,我们的户外团辅、微笑打卡、心理园游会、爱自己作品展等特色心育活动都已经依托于课程定期开展,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被心光“普照”,引领他们释放学业压力,提升幸福感。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眼中有人,持续发力,不断创新服务师生的工作模式,立足当下也要瞄准学生的明天,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品质。

  【政策背景】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等八项主要任务。

  新优质焕发新生机

  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王建梅

  11月的一天清晨,在洒满阳光的校园里,我微笑着迎接着孩子们的到来。一名红领巾佩戴特别整齐的少年向我行了个队礼:“校长您好!我有个事情要和您报告!”他腼腆地笑着,又偷偷把我拉到一边,我鼓励他继续往下说。原来,他来和我反映学校食堂饭菜问题,我表扬了他,向他保证一定查清情况,提升就餐质量。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因此,全力提升午餐质量,努力让每位师生吃饱、吃好,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行政午餐巡视一直是我们的管理传统,从反馈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说饭菜可口,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精细化两级管理模式”体现了优势,我马上召集成立专班工作小组,由行政和年级部分别牵头,对接师生代表、餐饮公司代表、家委会成员,经过专题会议、访谈调查,有效解决了学校的午餐问题。

  江桥实验中学是一所位于嘉定虬江河畔的公办初中,创办于1958年,曾经,学校由于优质生源的流失一度走入低谷,为了改变当时的状况,2007年,学校接受曹杨二中委托管理,现为上海市第二轮新优质项目学校。与曹杨二中合作办学以来,我们探索实行两级管理模式,即四个年级部由校长室直接领导,年级部主任全权负责该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将党小组和工会小组设在年级部,由三人领导小组共同开展年级部日常管理。两级管理模式运作高效,教育教学与常规管理实现了“零距离”,团队合作发展的态势得以呈现。

  作为一所开办60余年的“新优质学校”,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文化立校,重点开展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磁性课程建设,以育人方式和治理方式改革为着力点,以队伍建设和数字化赋能为支撑,不断提升管理效能,深化学校教育内涵,增强学校发展动能,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我们构建了“磁性”教育体系,秉承“五育融合、品牌鲜明、质量优异”的办学目标,以“用富有磁性的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成功奠基”为课程理念,创新打造磁性课程,开展磁性课堂研究与实践,有效培养“质量自信、教学自觉、专业自省、主动创生”的磁性教师和“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有特长”的磁性少年。

  2023年,我们持续推进特色办学,进一步推进磁性课程建设,研发学科特色课程,在原有特色课程陶艺、管乐等基础上,开发实施了街舞研习社、模拟飞行等10多项学科特色课程,不断丰富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同时,我们进一步深化磁性课堂研究,组织全员培训、私人定制、专家导航式培训,根据市、区级要求,开展精准的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开展教、学、评一致的作业设计与研究,紧扣“单元”和“分层”,设计高质量的学科校本作业体系。2023年,学校教师、教研组积极参与区里的作业设计评比,各学科都获得了亮眼的成绩。

  我想,磁性教育的核心就是万有引力,环境有磁力、管理有合力、教师有魅力、课程有张力、学生有活力。我们努力成就每一位磁性教师,赋能每一名磁性少年,构建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育人新生态,把学校打造成更有高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每一名磁性少年的梦想之花绽放在虬江河畔。

  新的一年,我们将不断推动学校循证改进、持续发展,以“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为目标,坚持回归教育本源,凸显学校文化内涵,持续激发师生内驱动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政策背景】2023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加快新优质学校成长”。

  行走在特色办学的大道上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秦淮科技高中执行校长 徐国民

  作为一名科技高中的执行校长,站在2023年的岁末,回望这一年跋涉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心中涌动着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是家庭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我们响应国家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的要求,尊重个体差异,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助力学生成长与发展。

  这一年,我们继续实施院士讲堂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普适型科技课程,让每个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我们将校园环境打造成科技“泛课程”,校园廊道中新建了“叩问苍穹”“科史钩沉”“生物发展”等科普展区,还新建了航天航空课程体验室和人工智能中心。我想,创造条件让学生全方位浸润在科技情境之中,随时随地眼见耳听手触,将帮助学生更便捷地获取科学知识、开阔科学视野,培养起对科技的浓厚兴趣。

  对于有较强潜质的学生,我们深挖课程内涵,根据科创发明活动的需求,在往年单片机与APP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结构与设计课程,从工程设计方面培养学生的机械结构设计能力。开发生物实验探究与实践课程,并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高端生物实验室。同时开设了面向高一新生的“萌新做科研”课程,帮助学生体验规范的科学研究过程,养成严谨、细致的研究习惯,打好“童子功”。

  我们坚持因材施教,通过课后辅导、科技社团等方式强化培养。作为一所区属高中,今年学校学生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获得7项一等奖,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等比赛中获得15项一等奖,超过百人凭借科技特长拿到了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加分。当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专业录取的陈一嘉同学兴奋地说“是高中小小的无人机助我走向了南航的大飞机,实现了儿时梦想”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什么比学生成长成才更能让人开怀的呢?

  学生的成才令人欣慰,而在前行的过程中,我也面临了诸如师资、资金紧张等挑战。我深刻体会到,人才是建设高水平科技高中的战略支撑,是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的第一动力。

  让普通高中学科教师的科技专业指导水平适配科技高中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拓宽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升学通道,这一年,我们在不断探索。一方面,我们聘请了大学教授、专家学者来校担任课程指导、参与授课活动,让年轻教师全程听课,一同实验、一同研发课程;另一方面,我们努力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加大对科技教师的激励,提升本校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开发的课程均由学校科创中心主导,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教师全面参与、单独授课。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年轻科技指导教师拔节成长、脱颖而出,一所具备自体造血功能的科技高中正在以良好的态势蓬勃发展。

  畅想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开发系列科技课程,整合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学校科技教育特色课程群,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科技课程“菜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主动,不懈努力,让科技教育、高中特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政策背景】2023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促进优质特色发展”,建设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

《中国教育报》2023年12月13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威尼斯欢乐娱人城1099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